「自覺無能」兒童之輔導-----拉法協談中心 陳麗娟主任

「自覺無能」兒童之輔導

拉法協談中心 陳麗娟主任
    個子瘦小的又軍今年四年級,這學期剛從外縣市轉來,個性安靜不多話。被老師轉介至輔導室的原因是學習態度不積極,對課業要求毫不在意,一副無能為力的樣子讓老師不知該拿他怎麼辦,威脅利誘全都不能讓又軍快一點完成作業。每天回到家中向媽媽表示要先到公園騎一下腳踏車再寫作業,可是這一下就到了晚餐時間,用完晚餐再看一下電視,三催四請到大聲斥責離開電視,真正坐到書桌前準備寫功課都已經快十點了,而寫沒多久就開始打瞌睡了,作業自然沒有一天完成。隔天到校又不能下課要補前一天的作業,考試更不用說了,成績只能勉強及格,唯一有活力的是上社團課打桌球的時候。
    又軍沒有偏差行為,也不會與老師對立,總是順從的依老師的指示作,只是表現的能力不足令人禁不住想要放棄對他的任何要求,這樣的孩子是屬於阿德勒學派兒童錯誤行為目標中的第四種自覺無能,表現能力不足且預期失敗。這類的孩子自我評價極低,所以用無能當作盾牌,以逃避任何對他的要求或期望,來避免進一步的尷尬或羞辱的場面。當大人表現無可救藥的放棄時,又符合他對自己與世界的假設,他無法勝任生活的任何要求。
    當發現又軍可能的行為目標是表現無能時,我將這樣的猜測告訴又軍的老師和家長,並試著找出可以刺激又軍有動力的事件或誘因。又軍需要大量的鼓勵,只要比先前有一點點的進步,快一點或多一點完成他的作業,就請老師給予口頭的肯定。也請又軍媽媽重新安排又軍回家後的時間,先完成作業再做其他的事,即使那天作業較多需要先吃飯,也不能開電視邊看邊吃。一開始又軍仍使用慣用的伎倆,先是哀求媽媽讓他出去騎車不成後,就如鍋牛般的進行他的回家功課。又軍喜歡吃甜點,媽媽會刺激又軍只要完成作業就能吃甜點,老師也偶而請又軍一小杯飲料獎勵他的小進步,並在課業外給又軍提供服務的機會。
    在家長和老師密切的配合下,又軍開始知道自己有能力完成學校的作業,也有能力協助老師和同學,自我價值感逐漸提升。雖然寫功課仍需催促,也還會找機會發呆偷懶,但已很少出現沒有完成作業的情形了,老師形容整個人像是醒了過來一般。而老師接下來的目標希望可以提升又軍的成績,也開始使用鼓勵的方法相信又軍可以做得到,激勵又軍想要再嘗試更大的成功,到學期末老師證實又軍的成績逐漸進步。花了近一學期的時間,讓自覺無能的孩子累積小成功到大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斷的鼓勵,相信他有能力辦得到,而又軍也確實辦到了。

    兒童輔導實務中,現在越來越多像又軍這樣表現出能力不足的孩子,預期自己是個失敗者,也表現得像個失敗者。大人的回應,不管是口頭上的指責,或是無奈的嘆氣,都加深孩子自己就是失敗者的認定。但「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提前44)。神所造的都是好的,人更是甚好的創造,只要大人不被孩子表現無能困住,不斷注意他無能的言行,企圖加強他的積極度,而是相信他必有反應出甚好的創造之特質,並找出來加以鼓勵,就能逐漸改變他是失敗者的自我評價。但是可惜的是,這樣的孩子通常長期處在被指責、被處罰、被比較的環境下,他看不到可以成功的機會,也就放棄任何進步的努力。輔導者需要有不一樣的眼光與耐心,才能觀察到可以肯定的部分,也才能設計出可以鼓勵的策略。而當大人的眼光與策略一調整,再加上練習的時間,每個孩子都會往追求進步與自我肯定的方向改變。
《本文蒙基督教論壇報採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對課程或訊息的寶貴意見唷~